智慧城市作为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的有效机制,几年前就已经被广泛讨论,直到今年才终于实实在在地在推动发展。当中尤其教人深有体会的,就是北上广深的交通拥堵问题。不但早晚班的道路车辆造成拥堵,还会涉及人身安全等问题。智能交通被认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正在不断推进中。
我国智能交通行业发展情况的概述
回顾总结近年来我国智能交通行业的发展,以下几个特点值得我们关注。
1、智能交通科技创新和实际应用成效明显,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
首先,行业总体技术水平得到明显提升。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立项的智能交通相关科技项目相继完成并通过验收,智能交通系统的基础理论方法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在智能车路协同、大城市区域交通协同联动控制、交通状态感知与交互、车联网、综合交通枢纽智能化管控、交通物联网应用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形成了一系列技术成果,部分成果缩小了与国外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的差距,并已实现了产业化。其次,智能交通的建设和实际应用显著提升了我国城市交通管理和服务水平。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461个城市建成了集接处警、信息采集、交通控制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交通指挥控制中心,404个城市实现了交通信号区域控制或主次干道”绿波”控制。全国机动车/驾驶人信息管理系统已实现全国范围机动车违法联网处置。以公共交通出行为核心的城市智能公交与客运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公交都市”建设推动了城市地铁和地面公交调度、枢纽及PR换乘服务、公共自行车和步行等慢行系统服务领域的应用服务创新,公交一卡通在珠三角、江苏等区域初步实现跨城市的互联互通。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监管系统等智能交通应用平台已经建成。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已在全国应用,并已实现全国29个省市联网。中国ETC已经成为国际上用户规模超过千万,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大ETC技术体系之一。根据评估,ETC提高车通过能力4倍以上,节能减排效益显著。第三,智能交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有较大提高。目前,国内从事智能交通行业的企业约有2000家,涉及视频、安防、监控、电子收费等设备以及各种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等领域。近年来,行业内的骨干企业在创新研发方面的投入力度加大,许多企业设立了专门的研发机构,传统交通工程技术研究得到重视和深化,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在交通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取得实际成效,智能交通市场主要应用产品的国产化比例明显提高。第四,新型创新组织模式推动了智能交通领域的协同创新。全国建立了多个与智能交通相关的协同创新中心,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模式正在推动创新体系的完善。产业联盟、创新联盟等发展活跃,OpenITS、车路协同技术创新联盟等在基础数据开发、公共研发平台共享和可持续协作研发机制建立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联合研发机构等在智能交通技术创新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也日益凸显。
2、智能交通产业整体稳步发展,市场需要在发展中规范,新型投资建设模式对产业和市场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
其一,2015年我国的智能交通市场规模总体上估计较2014年度仍会保持一定的增长幅度,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相对稳定。业内骨干企业纷纷走向资本市场,主板、创业板、新三板、境内外资本等多元化的资本市场格局,使智能交通行业骨干企业的综合实力得到加强,企业的品牌、技术、资本一体化核心竞争力正在提升。其二,市场中的规范性需进一步完善。智能交通系统设计、建设、监理的专业化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忽视项目建设内在要素的低价竞争等现象依然存在,导致了一些智能交通系统项目的实施效果达不到规划要求。其三,随着近年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智慧城市建设与智能交通系统结合日益紧密,加之地方财政的财力不足等因素,催生了BT、BOT、PPP等投资建设模式在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发展中受到亲睐;与此同时,也造成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局域垄断,小微企业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成长机会减少,大企业的经营风险也在加大,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隐患和风险值得关注。
3、新技术对智能交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已经成为现实,智能交通系统的内涵和技术体系正在变革。
一年前,也许我们还在关注和讨论新技术对智能交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到了2015年,这些机遇和挑战已经成为了现实。手机导航、网络化票务已成为公众出行中智能化交通服务的主要方式;车联网、智能驾驶服务的市场悄然兴起;滴滴打车、专车计划、UBER(优步)等遍地开花,对传统出租车市场和行业模式带来颠覆性变革;大数据、云计算已经成为智能交通系统数据中心建设和体系构建中毋庸置疑的技术选择;互联网 交通,已经成为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总之,在新技术、新需求的大背景下,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有专家称之为智能交通系统2.0时代。事实上,从近年智能交通行业的变化,我们明显感到,新技术及其理念和模式,正在颠覆或者再造交通运输系统。同时,智能交通系统的体系和内容都在发生重大变革,新技术推动智能交通系统在感知、存储、共享与交互、大数据分析以及综合服务等方面正在全面升级和创新,新一代感知技术和通信技术、移动互联服务、能源管理、车路协同、综合交通智能化和智能网联汽车等应用发展迅速,智能交通系统的内涵也在改变。
“十三五”期间我国智能交通发展趋势的展望
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中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智能交通系统作为交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十三五”期间仍将是我国交通科技领域重点支持和发展的战略方向。针对”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对交通运输提出的重大需求,以解决我国综合运输效能低下、公众出行不便、交通安全态势严峻、交通能耗高、交通服务水平落后等迫切问题为导向,面向应用需求,继往开来,创新引领和推动智能交通的持续发展,是我国智能交通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思路。
今年,根据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科技部对”十三五”重点科技专项进行了规划布局,”综合运输与智能交通”是交通科技领域”十三五”规划布局的重点专项之一。
展望智能交通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交通智能化协同与服务。
国外发达国家从基础设施与装备一体化、多种运输装备集成设计、运营调度与服务一体化等多个方面,充分实现综合货物运输方式间的信息共享,不断提高智能化信息服务水平。近年来我国各种运输方式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多种运输方式间的信息交互服务滞后,制约了综合交通协同与高效服务。未来随着综合交通的发展和便捷出行的要求,信息共享和智能化服务技术将得到充分发展和应用,
2、交通运输系统安全运行智能化保障。
交通安全是我国交通领域长期面临的严峻问题,交通运输系统安全运行的智能化保障将是未来智能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交通安全涉及交通系统的多个要素,仅仅从单一因素不能从根本上改善交通安全水平,未来交通运输系统安全运行的智能化保障将重点集中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分析事故成因、演化规律、管控策略以及设计主动安全技术和管理方法,从人-车-路协调的角度实现交通安全运行防控一体化。
3、合作式智能交通和自动驾驶将成为智能交通的重点。
合作式智能交通、在美国成为互联车辆是近年来国际智能交通界关注的重要方向,它将无线通信、传感器和智能计算等前沿技术综合应用于车辆和道路基础设施,通过车与车、车与路信息交互和共享,首先实现车辆运行的安全保障,其次实现绿色驾驶和交通信息服务,它是安全辅助驾驶、路径优化、低碳高效等多目标统一的新服务。发达国家在这个领域已经做了大量的实际道路测试,基本实现了产业化。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已经在全部高速公路上实现了高速无线数据通信的全覆盖,具备上述功能的车载终端已经销售了数十万台。
另外值得重视的方向是自动驾驶汽车,这虽然是从智能交通诞生起就在研究的领域,但是近几年的发展极为迅速,在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上的测试试验已经在发达国家普遍开展,自动驾驶汽车在无人干预的条件下自动运行几千公里的例子比比皆是。同时低速无人驾驶汽车在发达国家的开发和试验也接近实用,在特殊区域、开放道路、居民社区已经进行了大量运行试验,新出行模式的萌芽已经开始显现。
4、智能交通的特殊要求推动信息技术发展
智能交通最大的特点是高速移动的交通工具间、交通工具与基础设施间的可靠数据交互和流数据的计算,而这些特殊的要求对宽带移动通信技术和计算技术的进步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例如超高速无线局域网和5G移动通信都把低延时作为一个重要指标,5G甚至提出延时不超过1毫秒,这个指标是直接对应于交通安全应用要求的。再例如,快速移动车辆在通信网络内要求不中断的数据连接,以保证流数据的计算,这就对通信的传输控制协议和流计算技术提出了新要求,这在一般公用通信系统中是没有的。这些技术近年来取得了不少突破,给实现智能驾驶和自动驾驶提供了支撑。
5、智能交通系统技术体系和标准化体系的完善。
我国现有的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和标准化体系是上世纪末借鉴国际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制定的。应该说,这个体系框架和标准体系对引领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主要内容是符合技术发展走向和我国的应用实际的。
近年来,在交通运输部和国家标准委的安排下,对智能交通标准体系进行了修订,将智能交通领域的通信应用技术、车路和车车合作技术、移动互联交通应用技术、交通信息安全管理等内容补充进标准体系。其中,车路和车车通信国家标准由交通部和工信部安排,已经发布了两项,有两项将于今年年底发布,还有若干项在标准委的安排下正在开展编制。
同时,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发展中,立足国情创新发展了许多智能交通新的应用和技术,成效突出。总结发展成果,立足国情,跟踪国际新技术发展动态,适时完善和丰富我国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将是未来我国智能交通系统领域的重要工作。
6、智能交通产业生态圈的跨界融合。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出行者提供更加精细、准确、完善和智能的服务,将是智能交通系统面向公众服务的重要方向。这些服务的提供将加速交通产业生态圈的跨界融合,汽车制造业、汽车服务业、交通运营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智能交通等行业的融合发展将是大趋势。
未来的智能交通系统,在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安全保障的同时,将更加关注效率、服务、主动安全、环保、交互体验和基础设施智能化等多个目标的协同。为此,要积极推动智能交通技术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强化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等的作用,通过行业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保护等规范智能交通市场,形成专业分工、协同发展的智能交通产业链,构建智能交通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